暹粒印象
其实暹粒是寒假去的,主要是去参观吴哥窟,一个失落的文明。
行程其实均是爱人安排的,机票加酒店(廉价航空),当地的旅行直接包车。在出行前,看了殷瑗小聚的吴哥之美,蒋勋老师的讲学。讲了吴哥的历史、文化变迁等。知晓了印度教和佛教的差别,知道了印度教的梵天、毗湿努和湿婆的特点,也知晓了Naga(蛇神,当地称为龙神,其实在中国生神话中更被称为九头蛇)。
说说对当地人的印象吧。
人
人是社会的第一要素。和东南亚的很多国家一样,出海关的印象给人的感觉很不好。海关公务员在办理手续的时候,看见护照里面没有夹杂小费,则不停的暗示“小费、小费”,有点和国内火车站出口小贩不断嘟囔的“发票、发票”有点类似。我觉得在这时候给小费和行贿有点类似。我脸皮比较厚,没有理他,直接出了海关。因为听其他人说,这里的人只向中国人索要小费,所以我也有点故意不给的感觉。前一两个月,越南海关还因中国游客不给小费而打了游客。
不过当地的人相对比较热情的。尽管有时候语言不是很通,但是简单的都是可以交流的。司机很是热情,三天的时间玩的比较愉快。
经济
当地的经济总体来说很不发达。好多学龄的儿童并没有学上,而是兜售货物,但是物价很高,这也与当地是旅游城市有很多的关系。我与爱人随点吃了另个菜,人均消费就要达到了70-80元左右。当然,当地的物价没有这么贵,我询问了下当地的导游,其实当地的物价和国内的城市差不多,相对来说还是很便宜的,我们在餐厅吃饭的时候,司机在餐厅后面的简易餐厅吃饭,价格可以便宜很多,外面主要是针对游客。
我
旅游
暹粒是个很奇怪的城市。柬埔寨语是当地的主流语言,但是当地的很多人,很多会多种语言。首先是发育,柬埔寨以前属于法国殖民地,很多柬埔寨当地的老人还是会说一些法语的。其次是英语,作为国际旅游城市,当地会说英语的人非常多。然后是中文,随着中国出国游越来越热门,中文也越发强势。在路上的时候,司机还指着路边一个捧着书的人说,“那是我朋友,他现在正在学中文,游客进去游览的时候,他就在外面学中文”。会中文的司机可以获得更高的报酬。
从巴肯山看日落下来,收胸卡的工作人员对我们说“谢谢”,我们也回敬“谢谢”。对后面的小姑娘说“谢谢”的时候,对方甜甜的说“No,Korea,康桑思密达”。那一本正经的声音,嗲嗲的回复,真是笑死我了,真有韩国偶像剧的感觉。
洞里萨湖日落
Naga
吴哥窟日出
寺庙里长长的藤蔓